《和一鸣的聊天》核心要点摘要

引子:一次改变产品观的谈话
背景:作者2014年3月在字节入职5个月,已提离职,准备加入前领导的创业公司。
转折点:张一鸣主动找作者聊天,这次谈话彻底改变了作者对产品的理解,并使其决定留在字节。
张一鸣的挽留与产品讨论
创业的概率性: 张一鸣观点:做DAU 1万、10万的产品是能力问题,但做DAU 100万、1000万的产品是机遇问题。作者当时已在今日头条(DAU 100万+)这个“赌中概率的团队”,离开再赌很不理性。
作者离职原因:老领导承诺拨资源帮其验证一个产品想法。
作者的产品想法(基于微博的问题):
  • 问题:微博关注人多后,首页信息质量下降(如关注李开复科技,但也看到其生活琐事)。
  • 设想:让发布者选择内容类型(科技、搞笑等),用户关注人时可选择领域。目标是用专家推荐解决信息质量问题,打造完美首页。
  • 状态:作者沉迷此想法,已制作Axure交互原型,多人未能指出其根本问题。
张一鸣的致命一问(击碎想法):
“你计算一下,一个新用户打开你这个产品后,要点多少次关注,才能得到一个可以看的首页,这样筛下来,有多少用户能完成这些操作?”
结论:用户操作成本过高,漏斗效应下,产品机制根本无法运转(简单的小学算术问题)。
张一鸣关于信息获取的核心洞察:
“这个问题我的结论是:只能靠推荐来解决,你不可能让用户自己操作来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后续验证:字节通过推荐技术,从头条到抖音TikTok,取得了巨大成功,证明了此认知的正确性。
最终决定:作者被张一鸣的认知水平和产品讨论深度折服,决定留下。
张一鸣产品定律及其应用
张一鸣产品定律:
用户使用产品的收益 > 操作成本 是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。
定律推论:产品设计要简洁、Do not make me think、一秒变小白等,都是为了降低操作成本。
为何易违反定律:
  • 做复杂容易,做简单难(帕斯卡名言:没时间写短信)。
  • 设计者自身熟悉产品逻辑,难发现问题(“Stay foolish”重要性)。
  • 创新型产品路径无限,易复杂化。需判断力与品味削减不必要东西(乔布斯名言:为不做的事自豪)。
  • 格雷厄姆设计三阶段,乔布斯名言:“到最后,一切都归结为品味”
违反定律案例一:让用户选兴趣
  • 张一鸣观点:这没用。
  • 直觉:问兴趣能让推荐更精准。
  • 实际数据(AB测试):大部分用户跳过或离开;选择的“理想我”与“真实我”不符;宽泛标签无效,细分标签操作成本高。
违反定律案例二:蒙层新手引导
  • 作者观点:一旦出现,基本说明设计团队水平一般。
  • 用户行为:大部分跳过或离开。
  • 极端案例:纯银的氢气球App需看视频学习使用。错误在于试图让用户学习操作以获益,但用户不会学。
  • 优秀案例:微信推小游戏时,直接让用户玩“打飞机”。
违反定律案例三:锤子手机
  • 问题:很多创新功能需学习才能使用,筛选掉大量用户,收益不足以驱动学习。
  • 对比:专业软件(PS, Excel)操作复杂但收益巨大,用户愿意学习。大众C端产品则不成立。
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:
击中了需求,且没有违反张一鸣产品定律。 (优秀体验细节非必要条件)
例证:乔布斯回归苹果后,漂亮电脑未冲击Windows市场;后靠iPod切入手机,开创智能手机时代。
字节跳动的风气与文化
看数据不看感觉:
  • 案例:线下广告效果通过百度指数等数据衡量,而非主观感觉。
  • 梁汝波观点:产品经理少说“我觉得”。
  • 实践:统一数据平台,统一数据口径(如留存、时长),避免自定义数据。
AB测试(科学方法):
  • 定义:控制变量对照实验,像搞科研一样做产品。
  • 案例:测试“获取手机浏览器浏览记录”权限对新用户激活和次日留存的影响。结果:无负面影响也无正向影响。
  • 对比:字节用科学决策,而非个人直觉。
  • 作者感悟:这是张一鸣、黄峥等年轻企业家与前辈相比,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体现。
不要太抽象:
  • 张一鸣要求:在吐槽会上,要求具体表达(如按钮颜色位置),少说抽象词,或在最后总结时抽象。
  • 张一鸣观点:过度抽象是思维捷径,加错杠杆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;方法论多数情况没用。
不要装逼(务实):
  • 背景:张一鸣曾希望将“不装逼”写入字节价值观。
  • 案例:杨震原对一篇“高深”邮件的回复:“具体列一下,可以做哪些事?什么措施解决什么问题?”
实事求是:
  • 抖音的崛起:并非事先规划,而是多线尝试(西瓜、火山、抖音)的结果。抖音早期数据平平,但用户热情高(陈林观察)。
  • 资源倾斜:当抖音数据抬头,公司迅速投入最好资源(如朱文佳调去支持)。
超高标准:
  • 推荐技术改进:朱文佳解决“骗完播率”视频问题。
  • 作者猜想(推荐系统壁垒):字节投入早、资源好、积累无数改进(类似发动机制造),后来者难赶超。
  • 研发标准(洪定坤):“如果我们做不了,全行业没有公司能做。”
字节成功原因总结:科学方法、超高标准、领先认知判断、打造好产品能力、时代机遇运气。
作者的结语与产品观
产品主义者信念:做出好产品是公司存在最大意义。
社会财富增加原理:产品和服务增加 -> 成功公司获利(<创造总财富) -> GDP增长(市场经济正反馈)。

讨论区摘要

展开查看主要讨论观点
徐宏亮Tom:认同“用户收益>操作成本”,字节持续优化产品体验(如汽水音乐算法)。
一周关键表达 (回复徐宏亮Tom):对汽水音乐持不同看法,认为专业听友可能更偏好网易云。
诗莹:怀念字节早期纯粹、平等坦诚的讨论氛围。
a0_刘晨:从内容从业者视角,早期字节可能压制了内容专业表达(被视为“装逼”)。如今行业在经历“常识回归”,市场分析、主观内容质量等重回视野。质疑早期字节成功经验的普适性及是否埋下隐患。
makeplayer-o:补充“用户收益>操作成本”:应让用户尽早获得正反馈。认同反过度抽象。
谦 (提问) & 张晓东 (作者回复):问:为何字节游戏未特别成功?答:成功是概率,没有百分百。
凡事就怕認真:用户体验简单背后系统复杂。“张一鸣产品定律”主要适用2C产品,2B产品需权衡简单与需求。
Hanyunfat:字节9年实验平台工作者,提及作者是印象深刻的产品经理,并回忆一则A/B测试小插曲。

原文

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