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创万物创始人对话摘要

核心思想:AI Coding 是“垒砖”,AI SWE 是“盖房子”

这是一个交互式摘要。点击标题展开查看详细内容。摘要中高亮了 [事实][观点] 以便区分。

核心论点:AI SWE > AI Coding
  • [观点] 当前火热的 AI Coding 只是软件工程 (SWE) 的一个子环节。真正的巨大机会在于AI SWE,即利用AI重构软件生产的全链路。
  • [事实] 创始人陈志杰引用数据指出,工程师日常工作中,纯写代码(Coding)的时间占比通常不超过30%-35%。
  • [观点] 类比:AI Coding 像“垒砖”,而 AI SWE 像“盖大楼”。盖楼需要结构设计、材料选型、施工流程等系统性工程,远不止垒砖那么简单。
  • [观点] Vibe Coding(氛围编程)对于严肃的、复杂的开发场景是不够的,不能小看专业工程师的才智和严肃场景的复杂度。
公司与团队:言创万物
  • [事实] **公司定位**:致力于以 Agent 技术重构软件研发的 AI 初创公司。
  • [事实] **成立与融资**:成立于2025年初,已完成近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。
  • [事实] **创始人背景**:陈志杰(CEO)曾是前 TikTok 算法负责人;刘晓春(COO)曾在百度凤巢、搜索等部门负责技术与产品。两人是多年老搭档。
市场机会:为何是 AI SWE,以及创业公司的机会
为什么选择生产力(B端)而非泛娱乐(C端)赛道?
  • [观点] **陈志杰**:此波AI浪潮的本质是生产力提升。ToC娱乐产品DAU增长困难,而生产力工具(如Cursor, Harvey.ai等)价值明确,增长显著。
  • [观点] **刘晓春**:AI在C端缺少“非用不可”的产品形态,但在B端效率提升的价值“看得见,摸得着”。
  • [观点] **投资人李一豪**:目前AI是文本based的智能,在娱乐领域还无法与高质量的上一代内容生产工具竞争。
创业公司相较大厂的机会在哪里?
  • [观点] **市场足够大**:AI SWE 场景广泛复杂,不会被一两家公司垄断,未来可能出现十几家有价值的公司。
  • [观点] **大厂推进未必快**:GitHub Copilot 体验不如后起之秀 Cursor。大厂投入资源有限(一个项目可能就几十人),且存在组织效率问题。
  • [观点] **用户挑剔,利于新玩家**:用户会因一个点不好用而迅速流失,转向更好的新产品,这给了新玩家进入的机会。
  • [观点] **技术快速迭代**:模型能力的快速演进会不断打破现有优势,给了新公司追赶和超越的机会。
  • [观点] **资源优势有限**:在此领域,人多钱多不一定能形成碾压性优势。Cursor早期仅30人就取得了很高的市值。
产品思考与未来演进
AI SWE 的演进阶段与产品形态
  • [观点] **一阶影响**:AI/Agent 成为研发流程的 Controller 和 Planner,渗透到写代码、查bug、测试、部署等各个环节。
  • [观点] **二阶影响**:出现 AI-native 的软硬件基础设施,以适配 Agent 的运行。
  • [观点] **现有IDE形态是暂时的**:Cursor、Copilot 等依托于 VS Code 等传统IDE,但IDE是为“人”设计的。未来当 Agent 具备长时间自主运行时,产品形态将不再是IDE,而可能是统一调度多个Agent的工作控制台。
言创万物的产品哲学:目标导向 + 工具协同
  • [观点] **目标导向**:不是为了写代码而写代码,而是要对齐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任务目标,让AI参与到“把事情做成”的整个过程。
  • [观点] **工具协同**:AI不仅要会写代码,更要能理解、调用和选择合适的工具、平台与服务来完成复杂任务。
对标 Cursor:优势与掣肘
  • [观点] **Cursor的成功与包袱**:它的成功(用户基数、品牌)也成为了它的“包袱”。它需要兼顾习惯手动控制的传统工程师,其订阅模式受算力成本制约,且在专业用户和小白用户之间摇摆。
  • [观点] **言创万物的机会**:作为创业公司没有“存量包袱”,可以更纯粹、更彻底地围绕“大粒度任务自主完成”这一核心目标来设计产品和技术。
AI如何解决《人月神话》中的难题?
  • [事实] 软件开发有两类困难:“固有困难”(无法消除的本质复杂性)和“人为困难”(由工具、组织方式不完善导致)。
  • [观点] AI Agent能大幅缓解“人为困难”。例如,Agent比人更遵循规范(避免代码屎山),Agent间的“沟通”成本远低于人际沟通成本,从而打破“增加人力反而降低效率”的魔咒。
未来展望:工程师与AI的新关系
AI SWE 能力分级 (L0-L5)
  • [观点] 类比自动驾驶,AI SWE可分为:
    • L0-L1: 人工或AI辅助补全 (当前Copilot形态)
    • L2: 局部任务自动化 (当前行业所处阶段)
    • L3: 模块级自动化 (初级程序员水平)
    • L4: 系统级实施 (高阶程序员水平,能做技术/架构设计)
    • L5: SWE AGI (人类提需求,AI交付结果)
  • [观点] AI SWE 与自动驾驶有本质区别:AI SWE 每个阶段都能交付价值,且试错成本低(可回滚),技术路线是连贯的。
未来工程师的角色转变
  • [观点] **人机协同**:短期内,AI离不开人的结果验收和需求澄清。AI将承担脏活累活,让工程师聚焦于更有创造性的工作。
  • [观点] **工程师成为Agent的指挥官**:未来优秀的工程师,其价值不再是带多少人,而是能同时“带100个Agent干活”,核心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,而非敲代码。
  • [观点] **第一性原则的改变**:过去的软件设计原则(如函数、面向对象)都是为了降低“人”的认知负担。以Agent为中心的开发模式,可能会彻底颠覆这些软件工程的底层原则。
创业感受与团队文化
  • [观点] **创业感受**:陈志杰感觉“特别爽”,因为会议急剧减少,效率极高,获得了想要的自由。
  • [观点] **AI原生组织**:团队自身就是AI的重度用户,每个人都在用多种AI工具提效,产出效率是大厂时期的2-5倍。
  • [事实] **团队构成**:团队约30人,绝大部分是工程师,组织非常精干。

原文

公众号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