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要点摘要
- 亲子教育转型:主讲人早期带女儿体验乡野、露营,培养其坚韧品格。后因孩子进入青春期、学业加重,家庭活动重心从自然探索转向城市生活和学业。
- 三江源的震撼:以女儿小学毕业旅行为契机,主讲人组织策划了一次深入可可西里和黄河源头的旅行。亲眼见到黄河源头(涓涓细流)带来的巨大情感冲击,认为这种亲身体验远胜书本教育。
- 行业洞察(公益):基于前基金会工作经历,主讲人剖析了中国公益组织的几种形态(国家队、企业基金会、民间自发),并点明其依靠项目管理费(如10%-20%)维持运营的商业模式。
- 行业洞察(研学):转型为生态旅行设计师后,主讲人揭示了当前“研学”市场的现状。存在与大型机构合作利润被压低、条款苛刻的问题,也服务于自带营养师的高端定制团。客源依赖渠道,复购率低是主要挑战。
- 社会观察:双方均观察到露营、研学等活动参与者普遍低龄化(小学三年级是分水岭),反映出升学压力对家庭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。主讲人同时对精英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表达了关切。
第一章:一位母亲的自然教育实践与现实转向
“粗糙”的童年与成长的“分水岭”
自己能力各个方面我都是蛮强的。然后到时候后来大了一点跟我说:“妈妈,你带我跑了那么多的乡村乡野,我也是一个现代人,你能带我去城市玩玩吗?”
你说你在北京还不是城市啊?
对啊,他说那不一样。但是我想去什么东京啊,然后想去好像就是年轻人喜欢的一些,追的那些,比如说他那会喜欢日本动漫。因为同学喜欢,对他肯定是有影响的。
所以其实我女儿挺粗糙的。就你想我们出去露营,有个沙子有个土,不洗脸不刷牙,对他来说都没关系,挺糙的。这是个很好的一个特质。
有组织的远行与现实的无奈
我们那会儿都是国庆节一家子一家子,每次都是我一吆喝,可能能有个十来家子一起出去玩去。二十多人,七八辆车。
你属于团长性质是吧?
对,我就是搞这种协调,准备,我来规划路线,我来做这个物资的配比...后来疫情从2020年开始出不去了,一下子就耽误了我们的这个事。再加上我们现在那些朋友的孩子,基本上都上初中了,都跟我孩子差不多大,要么这家补课,要么那家补课,都一样。
教育的妥协与反思
是反正我老婆没有妥协我,我是跟你观点一样,我觉得孩子也是那样子,要快乐心理健康,没什么太大问题。
不一样的,别人都补,你不补你就很吃亏了。我们后来是我女儿主动说,她说不行我得补补,要不然这成绩真上不去。
她对自己的要求不高,就是我只要能考到85,我就不往90努力了。你起码你不用担心她抑郁。我身边清华北大的朋友很多,然后子女抑郁的特别多。越是这种父母非常高学历的孩子,对自己要求极高无比。
第二章:终极毕业旅行——黄河源头的朝圣
深入无人区
开了六七个小时,无人区200公里开了六七个小时。
是个什么样的荒漠还是说水草丰富啊?
现在黄河源头已经被列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,已经进不去了。所以要去的话很多时候都得趁早。
那地方就是动物比人多,是什么地貌吗?
其实玉树那边地质地貌挺丰富的。囊谦那块的话,像原始森林、峡谷、溪流都有。但是到了可可西里就比较荒了,基本上都是高山草甸这样的地貌。
源头的震撼与体验式教育
这就是黄河正经的源头,就这么一汪水泡泡。我当时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,我眼泪不由自主地就下来了。它的源头就是静静地从沼泽里面流出的一种小溪流,但是它流经了几千公里以后,万条江河汇入变成了波涛汹涌的黄河。
你说就这个东西,你天天让孩子们背黄河的诗有啥用?感受不到。到了这以后,那个小男孩跟我说:“阿姨你能给我拍张照片吗?我回去我要告诉我们同学,我来到黄河源头了。”
有没有人过去拍什么Vlog纪录片之类的?感觉好像也不准,这种相当于偷偷摸摸的玩吗是吧?
这个地方其实是不让进的,你看这越野车才能去。外国人根本不让去。
旅行的组织与缘起
这是你自己组织的是吧?
玉树因为我去过好多次。当时在基金会工作的时候,三江源保护协会是我们的资助方,我去那儿考察过很多次,然后我就爱上这地方了。我就设计了一条线路,跟三江源保护协会的人带着我们,有当地的人去给我们讲保护的故事。
这个保护协会的建立,就是因为索南达杰保护藏羚羊牺牲以后,推动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形成。
第三章:从公益到商业——行业观察与思考
公益组织的生态与运作模式
那个基金会是国家的基金会还是外国资助的?现在好多这种基金会都是国外的英国人赞助的。
中国的。现在的很多的社会组织,其实都是在早些年的时候由国际组织他们资助和培训出来的。中国的公益元年应该是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才开始的。
中国的社会组织有国家级的,像扶贫基金会,我们管这样的叫做“国家队”。然后还有一些是企业基金会,比如腾讯、阿里。另外还有一部分就是企业家自己个人拿钱。还有一部分就是纯是民间自发的。
那非营利组织他们怎么盈利啊?他们就是靠数字项目,就是一个管理费是吧?
对,就是靠项目管理费。一个10万块钱的项目,你最多只能用2万块钱给他行政上的开销,8万块钱要用于项目。所以你要想养活一个团队,三两个员工都要申请好多项目。
“研学旅行”的生意经
我现在主要就是生态旅行设计师,自由人。在黄山那边是他们的属于是算是兼职的专家顾问,专门负责那个生态旅行和自然教育这一块的。我主要是设计产品、课程内容,然后也会带队。
我们是有合作的渠道,主要都是2B嘛。今年跟我们合作的上海的有两家机构,然后安徽的新东方,还有郝景芳搞的那个童行书院。他们手上有客源,他们去销售和招募,我们是出内容。
我们跟新东方合作的时候就是,他们的条款其实就很霸王条款的,而且给我们的价格压力也很低。你什么样的价格,我就给你提供相应的服务。
另外还有一个是做了上海的一个高端社区的一个团。他们是出门这些孩子都是带领营养师的,住悦榕庄。老师跟孩子配比1.5比1。你出得了这个钱,我就给你做高配。但我觉得很难,因为你如果只在黄山这一个地方的话,他没有回头客,复购率会很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