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2025年《防卫白皮书》交互式摘要
总体环境认知
- 国际社会正面临“战后最大的考验”,进入“新的危机时代”。
- 日本周边的安全环境是“战后最严峻、最复杂的”。
- 科技发展根本性地改变了安保形态,混合战与信息战将更为普遍。
主要挑战来源:中国
- 被定位为“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”。
- 国防开支快速增长,军事力量质与量全面强化。
- 在东海(含尖阁诸岛)、南海、西太平洋活动日益活跃,并与俄罗斯加强战略协作。
- 其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旨在造成“常态化”的既成事实。
主要挑战来源:朝鲜
- 其军事动向是“比以往更重大且紧迫的威胁”。
- 已具备在弹道导弹上搭载核弹头攻击日本的能力。
- 持续进行变轨弹道导弹、“高超音速导弹”等发射试验,追求攻击手段多样化。
主要挑战来源:俄罗斯
- 持续侵略乌克兰,并在“北方领土”等地频繁进行军事活动。
- 其与中国的战略协作,对日本构成强烈的安保关切。
核心理念与政策框架
- 坚持“专守防卫”基本方针,不成为军事大国。
- 基于“战略三文件”(国家安全保障战略、国家防卫战略、防卫力整备计划)推进政策。
- 目标到2027财年,防卫相关预算达到GDP的2%水平。
防卫目标与“反击能力”
- 三大目标:创造不允许单方面改变现状的环境;与盟友合作遏制此类企图;在日本受侵时能主导应对。
- 拥有“反击能力”是遏制侵略的关键。
- 反击能力被定义为:在遭受弹道导弹等攻击时,作为自卫的必要最小限度措施,对敌方领域进行有效反击的能力。
- 强调这并非“先发制人攻击”。
七大重点强化领域
- **核心打击力**:防区外防卫能力、综合防空与导弹防御能力。
- **新兴作战力**:无人装备防卫能力、跨领域作战能力。
- **支撑体系**:指挥控制与信息功能、机动展开与国民保护、持续作战与强韧性。
组织体制改革
- 2025年3月新设“统合作战司令部(JJOC)”,以实现对陆海空自卫队的统一指挥。
- 旨在强化日美联合作战的效率和应对各种事态的快速反应能力。
方针①:强化日本自身防卫体制
- 采购美制“战斧”导弹和国产“12式地对舰导弹能力提升型”以强化防区外防卫能力。
- 建造“宙斯盾系统搭载舰”并与美国共同开发“滑翔阶段拦截弹(GPI)”强化反导能力。
- 新编“自卫队海上输送群”,强化西南诸岛的机动部署能力。
方针②:深化日美同盟
- 日美同盟是日本安保的基石。
- 通过新设的统合作战司令部(JJOC)与升级后的驻日美军司令部进行指挥控制联动。
- 通过“DICAS”等框架,推进导弹共同生产、美军舰机联合维护等。
- 持续进行“利剑(Keen Sword)”等大规模联合演习。
方针③:加强与志同道合国家的合作
- 在“自由开放的印度-太平洋(FOIP)”构想下,构建多边、多层次安保合作网络。
- 与澳大利亚、英国等国签署“互惠准入协定(RAA)”,并扩大“ACSA”和“防卫装备转移协定”的伙伴范围。
- 积极参加“马拉巴尔”(日美印澳)等多国联合军演。
待遇与工作环境改善
- 新设和提高超过30种津贴,以改善薪资待遇。
- 推进宿舍单人房化,改善Wi-Fi等生活设施。
- 强调杜绝职权骚扰,改革组织文化。
人事与职业生涯
- 新设“干部候补曹”制度,并改革任期制队员的任用方式。
- 探讨将定年年龄提高2岁左右。
- 强化退役自卫官的再就业支援,扩充渠道,并提高相关给付金。
女性活跃与工作生活平衡
- 设定了提高女性自卫官比例的具体数值目标。
- 推进弹性工作制、远程办公,并促进男性职员休育儿假。
防卫生产与技术基础
- 将防卫生产与技术基础定位为“防卫力本身”。
- 依据《防卫生产基础强化法》,支持企业强化供应链和生产效率。
- 推进与英国、意大利的“全球作战空中计划(GCAP)”(下一代战斗机)共同开发。
防卫装备转移
- 修订《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》,在严格审查前提下放宽限制。
- 旨在向受侵略国提供支援,并加强与伙伴国的合作。
- 已决定向美国提供日本许可生产的“爱国者”导弹。
与社区及环境共生
- 强调与地方社区的协调与合作。
- 制定《防卫省气候变化应对战略》,并完成PFOS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。
- 通过各种活动和信息公开,增进国民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