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时代笔记系统的关键

核心转变:笔记重心应从“资料/知识”转向“任务/经验”

🤔 为何要转变?

AI 时代,我们的价值不再是整理资料,而是将信息应用于真实任务,并从中累积个人经验。

资料/知识

  • 大量收集、分类资料
  • 花时间构建知识体系
  • 结果:常变成资料堆积,耗时且不实用

任务/经验

  • 厘清要完成的具体任务
  • 将资料转化为行动步骤
  • 结果: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,建立专属工作流

🤖 AI vs. 👤 人的分工

在新的笔记流程中,AI 和人各有专长:

AI 擅长:快速整理、摘要、生成大量资料。只要提问正确,AI 就能提供定制化的“资料笔记”(如 ChatGPT, NotebookLM)。
人应专注:
  • 判断:决定哪个信息对当前任务有用。
  • 提问:基于经验提出能引导 AI 的好问题。
  • 执行:将知识应用到具体任务中。
  • 反思:在执行中产生个人经验,并调整优化流程。

🚀 互动案例:点击查看如何实践

以下通过几个实际案例,展示“任务/经验”导向的笔记法。

案例一:规划休闲,而非整理书单

情景:想利用空档时间放松阅读

资料型笔记

建立精美的“书柜数据库”,把可能感兴趣的书都放进去。
痛点:耗时整理,但未必会真的去读。

任务型笔记

建立一则“阅读习惯”任务笔记,用待办清单列出“下一本想读的书”。
优势:极简、高效,能在我需要时立刻引导行动。

案例二:应用知识,而非笔记重点

情景:读完一本书后做笔记

资料型笔记

整理全书的重点摘要、思维导图。
AI 现在能辅助完成得很好。

任务型笔记

在阅读时思考:“这个知识能用在哪个任务上?”直接把书中方法转化为行动步骤,记录在对应的“任务笔记”中,并追踪验证心得。

案例三:活用 AI 工具,记录个人经验

情景:学习新工具(如 Tesla 电动车)

资料型笔记

手动整理操作手册、教学视频的重点。
痛点:繁琐且重复。

任务型笔记

用 NotebookLM 建立 AI 资料库,随时提问功能操作。 在个人笔记中,只记录说明书没有的、属于我自己的“经验”、“感受”和“最佳操作流程”。

结论:找回做笔记的理由

AI 解放了我们整理资料的负担,让我们能把时间和精力,更专注于思考“**我该如何执行?**”和“**这对我有什麽帮助?**”。

笔记的价值,在于累积那些 AI 无法取代的、独一无二的“**任务判断**”与“**个人经验**”。这正是我们在 AI 时代的核心竞争力。

原文

()[https://www.playpcesor.com/2025/06/ai.html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