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的笔记流程中,AI 和人各有专长:
以下通过几个实际案例,展示“任务/经验”导向的笔记法。
建立精美的“书柜数据库”,把可能感兴趣的书都放进去。
痛点:耗时整理,但未必会真的去读。
建立一则“阅读习惯”任务笔记,用待办清单列出“下一本想读的书”。
优势:极简、高效,能在我需要时立刻引导行动。
整理全书的重点摘要、思维导图。
AI 现在能辅助完成得很好。
在阅读时思考:“这个知识能用在哪个任务上?”直接把书中方法转化为行动步骤,记录在对应的“任务笔记”中,并追踪验证心得。
手动整理操作手册、教学视频的重点。
痛点:繁琐且重复。
用 NotebookLM 建立 AI 资料库,随时提问功能操作。 在个人笔记中,只记录说明书没有的、属于我自己的“经验”、“感受”和“最佳操作流程”。
AI 解放了我们整理资料的负担,让我们能把时间和精力,更专注于思考“**我该如何执行?**”和“**这对我有什麽帮助?**”。
笔记的价值,在于累积那些 AI 无法取代的、独一无二的“**任务判断**”与“**个人经验**”。这正是我们在 AI 时代的核心竞争力。